程虹
[對於股民而言,還是要摒棄投機的浮躁,回到企業價值分析的投資理性上來]
這一輪牛市在到達上證指數5178點后,就如蹦極一般垂直下落,到7月7日上午,上證指數已經跌穿3600點,創業板指數更是跌至2400點之下,很多前期神一般的股票,如今腰斬之後還在大跌。很多參与股市狂歡的人,此刻正陷入深度套牢或個人臨近破產的境地。尤其是很多股民包括一些年輕的股民,將自己的身家性命作為質押放大幾倍去炒股的,恐怕都要用未來很多年的努力才能填補今天修電腦的虧空。
實際上,這次股票的大跌,就正如從去年開始的暴漲一樣,都屬於「無厘頭」現象。一個簡單的證明就是,同樣一個企業的股票在內地的價格遠高於在香港的價格,這完全背離了同股同價的常識。同樣簡單的常識是,宏觀經濟並沒有根本性的變化,這些上市的企業在短期內也沒有出現實質性的向好或向壞變化,即使是對場外配資或對場內融資融券的監管,也沒有改變現金流充裕的環境,央行還同時推出了降息降準的利好。但在這樣的背景下,這幾天A股所有指數的跌幅都令人瞠目。
如何解釋這樣一種近乎「妖異」的現象呢?還是從這一輪股票為什麼會暴漲開始說起。
從嚴格的科學理論來分析,股票的價格一定是圍繞企業的價值來波動的,一個企業有好的利潤,再加上一些好的預期,這隻股票就會獲得正常的上漲,也就是合理的市盈率。而且這個市盈率,也就是股票的投資回報率,會和市場的一般投資回報率相當。
但是,這樣的科學理論用來解釋A股市場,至少這20多年來都是不能被證實的。原因是什麼?因為中國的股票市場,歷來就不是一個健全的資本投資市場,而是如吳敬璉先生說的更接近於「賭場」。
這一輪牛市開初,與中國整個經濟的下滑相背離,來自於前些年發行過多鈔票所帶來的流動性泛濫,加之房地產市場的見頂,所以大量資金如洪水一般衝進股市。
本來一個健全的資本市場,即使有太多的資金進入也沒什麼關係,因為大量的資金必然吸引大量的企業進入資本市場,通過發行股票讓整個股市的價格不會出現離開基本面的暴漲。但我國的證券市場是一個審批制的市場,必然導致股票供應的不足。於是,在過多的資金需求與過於短缺的股票供應之間,就出現了資本市場不正常的離譜上漲。
當然,這裏面還要引入一段生動的故事,讓人們更加堅信會芝麻開門,比如互聯網將徹底改變經濟的形態,將使商業和市場的邊界變得讓人無法想像,於是無數的股民都慾火焚身,奮力撲進互聯網的美麗傳說中,使得這樣一輪牛市的暴漲變成了現實。
然而,故事終究是不能當飯吃的,當人們發現創業板的市值已經高達130多倍時,心裏的恐慌開始蔓延。這個時候只要碰到一點風吹草動,諸如對配資的正常清理,人們就會完全沒有理性地落荒而逃,而不管市場是否真的發生了什麼實質性的變化。這就是如今市場局面背後的實質。
實際上,目前股市的變化,還是由人心驅動的,也就是獨特的國民性使然。中國人現在普遍存在「速度依賴症」,從宏觀上來講,經濟增速只要一下來,就馬上用財政和貨幣政策加以刺激;從微觀上來講,老百姓個人也有「速度依賴症」,那就是普遍希望一夜暴富。
這種投機心態濃厚的國民性,我認為是中國當前最大的敵人。無論是產品質量也好,還是經濟增長質量也好,之所以上不去的重要原因,就是投機心態盛行。要把一個產品搞好,就需要一點一滴地去努力,這不是短期就能見效的,而很多企業根本就沒有這個耐性,於是質量沒上去,企業的利潤和銷售當然也上不去。要把經濟增長質量搞上去,也同樣需要以微觀產品和服務質量提高為基礎,這都不是一日之功,而同樣一些官員耐不住寂寞,只知道用短期的投資手段發展經濟,於是經濟的質量長期得不到根本性的改變。
從這裏可以看出,想要速度嗎?那就必須把質量做好,因為質量是數量的基礎,只有質量好,經濟增長才能保持更高的速度。
而要把質量搞上去,要抵禦經濟下行的壓力,則需要改變我們的國民性,那就是從投機的心態提升為投資的心態,而且是長期投資的心態。
對於股民而言,還是要摒棄投機的浮躁,回到企業價值分析的投資理性上來。無論從哪個角度分析,A股市場上揚的勢頭都沒有改變,因為中國企業的基本面,也就是用創新來提升質量從而獲得消費者需求的經營方式,正在被大部分企業家所接受,而這就是中國股市價值的基本面。只是這種價值,不是炒作和故事,而是來自於中國企業經營方式的根本性改變。
從投機到投資心態的改變,既是A股市場的未來,也是中國經濟增長質量的未來。
(作者系武漢大學質量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、教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