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一步跟上改革的思路,就有可能早一天佔據主動;下好改革先手棋,是給所有局中人的啟示
北京市相關領導日前透露,明年北京市將全面完成1200家污染企業的退出任務,比原計劃的2017年提前一整年。自從北京市委全會審議通過貫徹《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》的意見開始,整個7月密集地呈現出關於「京津冀一體化」的各類話題。改革如投石入水,從各個角度激起漣漪。
能夠看懂大局的企業家都該明白,這一次企業退出的要義,並不僅僅是從地理上搬出首都,更在於從性質上搬出污染企業之列。京津冀已簽訂了大氣污染防治合作協議,治理污染的資金跨省扶持已經啟動,下一步還要繼續形成攜手治理的決策、行政及執法機制。國家對污染企業的態度,明確而堅決。達不到相關國家標準的企業,北京不會要,北京周邊的地區也不願要、不應要。對諸多企業來說,與其抱著「轉移」想法,打一槍換個地方,不如藉著「搬家」機會,早一點抓住升級轉型之後的發展機遇。
也是在這幾天,許多媒體重提工信部曾提出的「8月1日起取消京津冀手機長途漫遊費」的工作要求。據報導,三大運營商均已上報了長途漫遊費取消方案,在區域經濟「一體化」推動之下,京津冀區域性取消漫遊費似乎指日可待。實際上,不僅京津冀,隨著中國的快速發展,人口流動的頻繁,公眾取消漫遊費的呼聲越來越高。而中國以行政區劃定的長途漫遊費,也越來越顯示出與國際電信市場資費規則的差距。對於運營商來說,前有已經步入實際操作區域化協調改革,後有各種通信方式和服務的百花齊放,人們的聯絡方式早已發生重大改變,留給傳統運營商改革的空間,正被創新者所佔領,再不順勢而為,留給自身發展的時間與空間,恐怕並不多。
不管是改革者還是被改革者,都需要習慣用超前一些的眼光來看待改革。京津冀一體化,僅僅是全面深化改革大局的一個具體戰略。黨的十八大以來,中央治國理政的思路決策可謂環環相扣,「十三五」蓄勢待發,中國未來的形象已清晰可見。在這種情況下,主動把握改革方向,規劃未來的發展,就是在把握未來先機。
是危還是機,完全在於當事者對改革的具體把握。有位日本環境學者曾記錄了日本環保改革過程中的一個細節:國會當年在討論提高汽車廢氣排放標準時,遭遇了來自企業界的巨大阻力,幾大汽車廠家動用各種影響力,紛紛表示暫時無力研發新的低排車。但在國家強行推出新規之後不到一年,本田公司馬上推出了新型低排放車,其他幾家也迅速跟進。後來證明,企業陣痛換來的升級版,正是保證日系汽車在節能時代佔領美國市場的強大競爭力。
由此看來,號准了改革的脈,還要拿出給自己動刀的勇氣。早一步跟上改革的思路,就有可能早一天佔據主動。如今到處在講「下好改革的先手棋」,從廣義講,這不僅是對各級領導的要求,也是給所有局中人的啟示。我們今天修電腦所經歷的,是一場系統化的改革,各級政府、每個企業甚至每個人都無法置身事外。改革的紅利,從來不會從天而降,全面深化改革帶給我們的,是對中國未來的前置規劃,而那些相信未來、敢闖難關的人,終會成為新時代的改革成功者。(曹鵬程)
(原標題:改革的紅利不能坐等)